津交易APP
|
微信公众号
022-58101058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2022年11月第11期——论大历史观和大格局观下的中国要素型改革趋势
时间:2022-11-1 18:43:20 作者:天津产权

1.jpeg

2.jpeg

3.jpeg

4.jpeg

论大历史观和大格局观下的中国要素型改革趋势

◎常修泽

编者按:

在世界百年变局之下,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经济开放面临着诸多问题,观念与现实纠缠,机遇与挑战并存。怎样思辨,如何解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和产权理论专家常修泽先生以大历史观和大格局观写就的《中国经济三型趋势论》一文或有所启示。该文指明经济改革重点在于要素改革,并在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了“要素型改革”,指明了改革中的堵点、难点以及着力点,对于广大产权界读者来说具有启发作用。特别是其中关于探讨“资本趋利性”所形成“要素中性范畴论”值得关注。本刊特选取“要素型改革”进行刊登,以飨读者。

从市场体系大厦的“钢筋”论起

近期,国家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旨在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但引起热议,焦点在于“统”字,这也难免,因为中国改革开放前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其最大的弊端就是“统”得过多,“统”得过死,一见 “统”字,就特别敏感,担心计划经济回潮。

如果说构成市场体系大厦有三大要件,那么三大要件是什么?笔者认为:第一,“市场主体是根基”。中国现在有多少市场主体?1.6亿,基础很雄厚,必须保护好。第二,“要素市场是钢筋”。市场体系里固然有商品市场,但“最硬核”的东西是要素市场,这是中国市场体系的支撑。第三,“三大机制是水泥”。三大机制即是市场经济的供需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这三大机制贯通于整个市场体系之中。

既然“要素市场是钢筋”,下一步,应该特别关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问题。①本文拟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情况对要素型改革再作新的探讨。

要素三论:文明因应论、中性范畴论与产权要素三全论

1.关于要素的文明因应论

一般地说,生产要素是经济过程中所投入的资源。这里说的经济过程,按照马克思《资本论》的分析,包括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分配过程和总过程。因此,具体而言,经济过程所投入的资源,理应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商品和服务过程中所投入的各种资源。

那么,迄今为止,在经济过程中,已经认识到投入哪些资源呢?需要以大历史观和大格局观来进行考察。

以大历史观考察,生产要素是应人类文明之“运”而生的。与农耕文明相适应,劳动、土地二要素首先出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曾任爱尔兰土地测量总监的威廉·配第留下名言:“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后来,与工业文明相适应,资本要素横空出世。《资本论》的著者马克思最卓越的贡献就是纵横内外“论资本”。再随着工业文明的演进,知识、技术与管理要素作用凸显,马克思提出“科技是生产力”“管理是乐队指挥”等萌芽思想。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共十五大增列了技术要素;中共十六大增列了管理要素;当代社会随着信息革命爆发,因应数字文明浪潮,数据要素大显身手,成为最新的要素。就这样,劳动、土地、资本、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七大要素,一个个先后粉墨登场,时间上具有继起性,与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相适应。

以大格局观考察,顺当今之势,上述要素不仅在时间上具有继起性,而且在空间上具有并存性:劳动、土地、资本、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七大要素,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各显神能。需要指出,把握生产要素的定义应该准确全面,即树立“要素内涵全面观”。例如,土地要素不只是“地面”或“地表”,而且包括地下的矿产资源、地上的森林、草原、江河湖泊和空间等一切自然资源;资本不只含物质资本,而且包括人力资本(笔者称为“人本要素产权”);而管理要素细分的话,又有一般管理和指挥管理之别,特别是在智能化条件下,一般管理可归之于劳动要素范畴;指挥管理作为决策、指挥并承担风险者,属于企业家管理要素范畴。简言之,土地要素、资本要素,不可窄化;管理要素不可泛化,把握适度为好。

2.关于要素的“中性范畴论”

根据笔者的研究,当代七大要素按类型区分,可分为三类型。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四要素可归之于人本要素型;土地、资本可归之于物本要素型;数据要素可归之于人与物信息要素混合型。

无论是人本要素型、物本要素型,还是人与物信息要素混合型,作为要素都是工具而已。若问它姓啥?尽管既有“劳”又有“资”,但是它既不姓“社”,也不姓“资”,而是属于中性范畴。它就好比是一节节车厢,看它挂在哪个火车头上。若挂在社会主义的火车头上,就为社会主义服务;若挂在资本主义的火车头上,就为资本主义服务。实事求是,即为中性范畴论。

现在争论的焦点在于所谓资本的逐利性。一个时期以来,资本的逐利性成为热议话题,甚至把资本的逐利性作为资本的丑陋之处。其实,这是缺乏理性分析的。

……

(阅读全文请您订阅)

53647e8b89dd84c932ae328e07a0b24.jpg

扫描二维码可下载

产权导刊订阅回执


信息公开 津ICP备05010240号 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1755号 版权所有:天津产权交易中心
咨询投诉热线: 022-58101058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琼州道103-1号